老子创造了一个非常玄妙的概念:“无”,“无”到底是什么?老子自己在五十六章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例如,地面上生长的树(上、下)﹦枝上﹢根下——地面为树的最低之时则枝向上生长,地面为树的最高之时则根向下生长。大地就是“母”;树就是“子”;枝与根就是“孙”。
(上、下)就是“同”有两个坐标值,“同”就是括号——“同”的个坐标值(上)就是(上)时、“同”的个坐标值(下)就是(下)时:
对大地为“母”而言:(上)时、(下)时就是不高不低不上不下——大地不会因为枝向上生长而变低,大地也不会因为根向下生长而变高;
对树为“子”而言:(上)时、(下)时就是最高最低——(下)时就是树的最低则枝向上生长,(上)时就是树的最高根向下生长。
树的最高最低之时为地不高不低之时就是“无”。
因此“阴(阴、阳)阳”以“同”的两个坐标值为“阴时”“阳时”——“阴时”“阳时”对“母”而言就是不阴不阳;“阴时”“阳时”对“子”而言就是最阴最阳——“子”的最阴最阳之时为“母”的不阴不阳之时谓之“无”;“无”专指“母”的不阴不阳之时为“子”最阴最阳之时的时间。因此,“无”就是“同”的性别真实化,“同”的性别就是“无”则“同”的两个坐标值为“阴时”“阳时”就称之为无阴无阳。
无阴无阳就是“母”的不阴不阳之时;无阴无阳就是“子”最阴最阳之时——“母”的不阴不阳之时与“子”最阴最阳之时统称无阴无阳。
例如,0不正不负则0为负数的最大和正数的最小就谓之“无”;原子化学反应达到饱和则既不得到电子也不失去电子的不得不失的饱和状态就是“无”。是“无”让“同”的性别显得真实而可以捉摸。
因此“母子”名“同”以“同”的两个坐标值为“时”而谓之“无”则“无”有两个元素:一就是“母子”,二就是以“同”的两个坐标值为“时”。“母子”以“时”存空间的相异两性之“孙”的“母子孙”的玄妙关系就是“以无为本”、就是“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总之,“同”与“无”的关系——“母子”不管东西而不东不西为“同”的性别就是“无”——说“同”而不知“无”则不知“同”的性别;说“无”而不知“同”则“无”没有内容。
老子以“无”为“同”的性别就是针对相异两性而言的——相异的两性之间互不相容则非东即西;“同”的性别为“无”则不东不西。
例如,张三是女人,那么,张三肯定不是男人;李四是男人,那么,李四肯定不是女人,这就是张三李四为男女两性的非男即女。
如果问:人是男还是女?说人是男不对;说人是女的也不对。哪应该怎样回答?人就是“无”,人就是“同”的性别,人不男不女。
评论